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把公平正义送到百姓家门口
武宣县法院创新司法为民机制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作者:谭召日  发布时间:2022-09-13 08:45:31 打印 字号: | |

    近日,工程承包商谢某高高兴兴地来到武宣县人民法院三里人民法庭,将一面锦旗送到法官手中,感谢法庭为其追回被拖欠10年的工程款。锦旗背后,是武宣县法院通过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法院软实力,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争创“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武宣县法院紧紧围绕服务执法办案、建设过硬队伍两大任务,找准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治理、争创“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的融合点、切入点、结合点,实现以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软实力”对社会治理的“硬支撑”。因业绩突出,该院先后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区优秀法院”“自治区文明单位”“全国优秀法院”等荣誉称号。

今年2月,新冠疫情在广西多市暴发。为做好排查工作,2月10日下午,武宣县法院党总支书记何基挑带领党员干警来到联系社区武宣镇城北社区“双报到”,走访了解社区网格管理、社会治理等相关工作,深入了解社区疫情大排查活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一直以来,武宣县法院坚持“一个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的原则,把党支部建在庭上,把党旗插在审判一线,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工作中做表率、做贡献,让党员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和争创“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中来,在危难中显担当,在行动上展现意志信念坚定、气节追求崇高、司法能力突出、业务素质过硬的法院队伍。

6月17日,武宣县法院党员干警来到县养老院,结合正在开展的打击养老诈骗行动,细致、耐心地向老人们讲解诈骗的惯用手段及作案方式,提醒老年人注意防范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幌子的违法犯罪活动,不要贪图小利,捂紧“钱袋子”。

标杆的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参与社会治理、争创“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的活动中,武宣县通过打造党员先锋基础工程、素质工程、服务工程、创新工程,增强党员先锋模范意识,促进党员干警在各项急难险重工作中以身作则,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服务群众、执法办案、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常态化扫黑除恶等工作中冲锋在前,主动担当作为。该院设立家事法庭、少年法庭,推出“假日法庭”,干警们积极走访企业、上门服务,并为老弱病残登门立案、上门审理、就地执行,为群众送去司法温暖。该院最大程度发挥先进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和辐射集群效应,努力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法官队伍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能力和水平。

“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实化于教。”先进典型可看、可学、可比的示范带动和特色党建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浓厚了干警比学赶超氛围,进而把感受内化为工作的动力,促使干警更加积极投身到社会治理、为群众办实事、争创示范法院活动中。

“乡村振兴工作部署到哪里,司法服务和保障就跟进到哪里。”这是武宣县法院提出的一项要求,党员干警们纷纷走进农村,运用司法手段定规矩、平纷争、解矛盾、促和谐,农民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风气也日渐形成,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武宣镇回龙村的黄某所耕作的农田与相邻村民的农田之间原有一条东西走向的灌溉水沟,多年耕作过程中,水沟被毁,目前两家农田之间仅有一条田埂无法通水,导致下游村民灌溉取水得经过黄某的农田,给其耕作带来不便。4月21日,黄某来到村委会,向武宣县法院驻村第一书记陆霄云求助,请求恢复原来的灌溉水沟。陆霄云便与村委会干部一起组织涉及的农户到现场查看。确认黄某所反映的情况属实后,陆霄云从情、理、法入手,给大家讲道理摆事实,最终做通了各方的思想工作。

“作为党员干警,就是要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排忧愁上。要把化解纷争作为落脚点,切实落实好上门办案等惠农措施,把公平正义送到百姓家门口,助力乡村振兴。”看到又一起涉农纠纷顺利化解,何基挑兴奋地说。

结合乡村振兴工作,武宣县法院创建“无讼村屯(社区)建设”等党员法官服务基层、司法为民的配套制度,并主动与全县各村(社区)、有关单位沟通协调,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党员法官进社区”活动,设立党员法官巡回办案点,与村屯(社区)开展共建活动,选派优秀干警到帮扶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把庭审、调解现场搬到群众家门口,把握纠纷发生的根源,现场处理家庭矛盾纠纷、相邻纠纷、土地山林纠纷,用司法力量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和谐仙城。

 

 
责任编辑:谭召日